常在河邊走,一定要濕鞋嗎?
發(fā)布時間: 2015年05月04 12:01:07 文章來源: 作者:
在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有的明知自己犯了錯,還用這句話搪塞自己的過錯,有的明知他人犯了錯,也用同樣的話來為朋友解圍或者是安慰,聽了似乎還很有理由,好像這些錯誤就要犯、就該犯、或者說誰都會犯。如果我們都這樣理解的話,那就是說交通事故該發(fā)生、醫(yī)療事故避免不了、高危行業(yè)事故就更是逃不掉了?因為“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呀!”。其實這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是自我或者為他人解嘲的一種托詞。如果這種意識與安全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那就已經(jīng)為事故埋下了隱患,這就是安全意識淡薄、僥幸心理存在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的推脫。
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故、或者說我們學到的事故案例枚不勝舉,每起事故的暴露都不外乎安全意識淡薄、管理職責不清、制度落實不到等等。其實作為一個企業(yè),都懂得只有安全才能有效益,所以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領(lǐng)導也煞費苦心地天天抓安全,講安全??墒前踩珕栴}天天講,事故案例時時學,安全隱患日日查,三違現(xiàn)象還會出現(xiàn),違章事故還是發(fā)生,難道是制度不健全嗎?是安全力度不夠嗎?不是。即使制度健全或力度夠狠大家視而不見又有什么用呢?其實質(zhì)還是歸結(jié)于安全意識沒有真正的滲入人心,思想麻痹大意,對工作存在僥幸心理,典型的馬虎、湊合、不在乎,無視安全制度、安全規(guī)程等等。有的總想以經(jīng)驗作保證,認為以前每次都是這樣作業(yè),也未發(fā)生事故;有的為了簡便從事,深怕麻煩,就圖省事、走捷徑,認為一次半次無大事?;蛘呖傉J為有護身符,我命大福大無大礙;還有的膽大包天,蠻干獨干,不計后果。正是因為這些意識的存在,才導致了不安全行為,造成事故的頻頻發(fā)生,抹殺了責任者終身無法悔改的機會,釀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帶給親人一生的痛苦與遺憾。
相信我們都聽到過白發(fā)人呼喊兒子的慘叫聲、看到過哭得死去活來的妻子蓬頭垢面的凄慘模樣、忘不掉天真無邪的孩子叫喊“我要爸爸”那撕心裂肺的場面。難道這一幕幕悲劇的上演,一次次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教訓,還不足以喚醒我們的安全意識嗎?還會荒唐地認為事故的發(fā)生抵擋不住,因為常在河邊走嗎?難道常在河邊走就非得濕鞋嗎?不,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這種意識的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是造成事故的重大隱患,如果我們真正能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在生產(chǎn)或管理中始終把安全意識放在第一位,克服“職工干慣了、領(lǐng)導看慣了、大家習慣了”的思想,讓安全行為就像早上起床要洗臉、吃飯,上下班要簽到簽退,天涼要加衣服一樣形成一種習慣,從根本上改變?nèi)说牟话踩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克服一切習慣性違章,杜絕一切麻痹大意,就是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真諦所在。
俗話說:“安全出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對企業(yè)來說,安全生產(chǎn)最根本的就是重點抓好提高安全意識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有了安全意識 ,才會有安全行為,有了安全行為,才能保證生產(chǎn)安全。所以我們要在潛意識中時刻謹記安全,讓員工認識到安全不僅是企業(yè)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克服僥幸心理,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自覺執(zhí)行各自的安全生產(chǎn)責任,把安全真正地把握在自己手中,這樣“安全生產(chǎn)、人人有責”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或口號,各種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度就會不折不扣的落實在生產(chǎn)中,各種違章行為就會避免,安全隱患就會消失,讓悲劇不再重演,讓企業(yè)長治久安。 趙志琴 作者單位:丹峰化工
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故、或者說我們學到的事故案例枚不勝舉,每起事故的暴露都不外乎安全意識淡薄、管理職責不清、制度落實不到等等。其實作為一個企業(yè),都懂得只有安全才能有效益,所以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領(lǐng)導也煞費苦心地天天抓安全,講安全??墒前踩珕栴}天天講,事故案例時時學,安全隱患日日查,三違現(xiàn)象還會出現(xiàn),違章事故還是發(fā)生,難道是制度不健全嗎?是安全力度不夠嗎?不是。即使制度健全或力度夠狠大家視而不見又有什么用呢?其實質(zhì)還是歸結(jié)于安全意識沒有真正的滲入人心,思想麻痹大意,對工作存在僥幸心理,典型的馬虎、湊合、不在乎,無視安全制度、安全規(guī)程等等。有的總想以經(jīng)驗作保證,認為以前每次都是這樣作業(yè),也未發(fā)生事故;有的為了簡便從事,深怕麻煩,就圖省事、走捷徑,認為一次半次無大事?;蛘呖傉J為有護身符,我命大福大無大礙;還有的膽大包天,蠻干獨干,不計后果。正是因為這些意識的存在,才導致了不安全行為,造成事故的頻頻發(fā)生,抹殺了責任者終身無法悔改的機會,釀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帶給親人一生的痛苦與遺憾。
相信我們都聽到過白發(fā)人呼喊兒子的慘叫聲、看到過哭得死去活來的妻子蓬頭垢面的凄慘模樣、忘不掉天真無邪的孩子叫喊“我要爸爸”那撕心裂肺的場面。難道這一幕幕悲劇的上演,一次次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教訓,還不足以喚醒我們的安全意識嗎?還會荒唐地認為事故的發(fā)生抵擋不住,因為常在河邊走嗎?難道常在河邊走就非得濕鞋嗎?不,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這種意識的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是造成事故的重大隱患,如果我們真正能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在生產(chǎn)或管理中始終把安全意識放在第一位,克服“職工干慣了、領(lǐng)導看慣了、大家習慣了”的思想,讓安全行為就像早上起床要洗臉、吃飯,上下班要簽到簽退,天涼要加衣服一樣形成一種習慣,從根本上改變?nèi)说牟话踩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克服一切習慣性違章,杜絕一切麻痹大意,就是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真諦所在。
俗話說:“安全出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對企業(yè)來說,安全生產(chǎn)最根本的就是重點抓好提高安全意識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有了安全意識 ,才會有安全行為,有了安全行為,才能保證生產(chǎn)安全。所以我們要在潛意識中時刻謹記安全,讓員工認識到安全不僅是企業(yè)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克服僥幸心理,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自覺執(zhí)行各自的安全生產(chǎn)責任,把安全真正地把握在自己手中,這樣“安全生產(chǎn)、人人有責”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或口號,各種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度就會不折不扣的落實在生產(chǎn)中,各種違章行為就會避免,安全隱患就會消失,讓悲劇不再重演,讓企業(yè)長治久安。 趙志琴 作者單位:丹峰化工
上一篇 不聞鼙鼓自有為
下一篇
我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