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5月陽歷6月份,北方的氣溫變得異常炎熱起來,坐在返程的大巴車上,通過車窗往外望去,碧綠的原野上鑲嵌著一壟壟金黃色的麥田青黃相接,交相輝映,仿佛一幅綠黃交織的壯美畫卷,看著眼前這幅大自然的鴻幅卷帙,我思緒奔涌,恍惚間,眼前又浮現(xiàn)出小時候在故鄉(xiāng)老家打麥子的生動畫面來。
我的故鄉(xiāng)處在澤州、沁水、高平交界的一個比較偏僻的小山村,那里有一壟壟的梯田,梯田里種植著綠油油的小麥, 每當夏至臨近,綠油油的小麥逐漸開始泛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非常關鍵,特別是夏收時節(jié),每家每戶都依靠著小麥過日子,如果小麥欠收或者減產(chǎn),農(nóng)家人的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接近每年小麥快要成熟的時候,每家每戶似乎都進入了緊張的備戰(zhàn)狀態(tài),各家各戶提前半個月就準備好了鐮刀,大人們在磨刀石上將生銹的鐮刀片子打磨的鋒利無比,把去年被雨水漚染的發(fā)霉的鐮把子掉換上新的,然后將鐮刀整整齊齊排列在自家的屋檐下,隨時準備奔赴地里收割麥子。夏天的天氣像猴子的臉一樣,說變就變,收割麥子講究的就是個快字,動作稍微緩慢,大雨就會將麥子泡在地里,耽誤了一年的好收成。記得有一次,上午還是大晴天的,中午不知從哪里飄來幾疙瘩的黑色的云彩來,天空突然變得很陰,父母立即帶上我們幾個趕到村外的梯田里,搶著割麥子,幸好收割的比較及時,等到麥子全部收割完畢,用小推車運到賣場的時候,豆大的雨滴就開始從天上落下,一家人又趕忙用塑料布將麥秸堆苫住,這樣大家才長吁了一口氣,小麥才免得遭雨淋。但不是所有的人家都那么幸運了,眼看就到了收麥打麥的時候,天公卻不作美,一場又急又大的雷雨將成已經(jīng)成熟的小麥全部浸泡到地里,有時還伴有冰雹,將麥粒子打的遍地都是,讓人猝不及防,農(nóng)人們只能仰天長嘆,扼腕嘆息。后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用鐮刀割麥子,逐漸成為了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用打麥機,用一個拖拉機頭帶著發(fā)出隆隆的聲音,上面將麥稈吃進去,下面就吐出麥粒來,比石磙碾麥稈出麥粒省勁多了,后來又發(fā)展到聯(lián)合收割機,那就更省事多了,這需要給了農(nóng)機人員錢,把他引到地里,準備好麻袋就一切行了,打完麥子,直接用車拉回院子里進行晾曬即可。后來,時代又大踏步前進,村里人大多出去外面打工,土地變得逐漸荒蕪起來,用鐮刀搶收麥子的情景又變成了遙遠的過去式,但是,每當看到麥田里出現(xiàn)那抹抹動人的金黃色時,我的眼前就會不由自主浮現(xiàn)出在故鄉(xiāng)打麥子的畫面,這種記憶歷久彌新,讓人思念不已。(蘭 悅 作者單位:田悅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