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只小豬》童話故事里,原本住在稻草屋和木屋的兩只小豬,入住第三只小豬的石屋之后,總算松了一口氣。堅固的石屋,吹不倒、推不倒,大惡狼無可奈何,三只小豬從此開開心心過日子。
但這種完美假象只能騙小孩,因為故事中的大惡狼若狡詐一些,加害于小豬的手段其實還很多,包括撬開門鎖、放火燒屋等等。即便它要爬煙囪,也可選擇在小豬戒備較低或熟睡的時候。因此,石屋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安全。
同樣的,審查機制和法律(指新加坡,編者注)有如為本地青少年建了個石屋,它雖然比稻草屋和木屋相對堅固,能夠減少兒童和青少年不小心接觸到一些色情或暴力畫面或被壞人騙的概率,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色情與暴力無孔不入,讓人防不勝防。
審查檢討委員會(指新加坡,編者注)最近發(fā)布的建議報告書顯示當局已意識到,單靠官方采取審查措施是不足夠的。這份128頁厚的報告書強調(diào)政府、藝術(shù)與媒體業(yè)者和群眾之間應該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合作,三方一起承擔管制媒體內(nèi)容的責任。
其中,家長扮演著重要角色。委員會的調(diào)查顯示,半數(shù)家長自認家長應該負起最大責任,但有多達31%家長認為,在保護兒童免受不良信息影響的課題上,政府應負起最大的責任。許多新加坡人習慣萬事依賴政府去解決,因此家長有此心態(tài),并不稀奇。但讓我感到有些驚訝的是,14%認為媒體業(yè)者責任最重大。
這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業(yè)者的過濾或加鎖服務不夠完善,宣傳也不夠。家中有年幼孩子的家長,只有半數(shù)知道付費電視和隨選影片可以上鎖,但這當中只有四分之一付費添加這層防護。不同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公司提供的過濾服務配套各異,一些家長因為對這些服務缺乏認知,因此使用率也不高。(指新加坡,編者注)
回到三只小豬的故事,即使小豬增設警報系統(tǒng)、建圍欄,但小豬也不可能一直躲在家里。
大惡狼也許就埋伏在屋外或下一個轉(zhuǎn)角或樹林里,等小豬出門才捉它們。又或者,像《小紅帽》的大惡狼那樣,把自己打扮成外婆。在新媒體時代,大惡狼甚至可以上“面簿”(facebook)等社交網(wǎng)站,和小豬“交友”,來查看它們的最新狀況,或利用google maps查詢小豬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