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帶徒”,顧名思義就是“老師”帶領“徒弟”上崗作業(yè),老師是“主角”,徒弟是“配角”,一般都是由老職工充當“老師”這一角色。當然,這種做法對安全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為老職工畢竟熟稔安全生產,經驗豐富,而新職工初來乍到必須經過熟悉崗位、掌握操作要領等一系列過程才能勝任工作,獨當一面。
但筆者在基層也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一些老職工,特別是四十五歲以上的老職工,雖然不缺工作經驗,但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上不夠主動,有的甚至有抵觸情緒。究其原因,他們自身的知識所限,決定了他們的認識態(tài)度。這就使得他們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顯得越來越“格格不入”。因此,筆者認為,在師帶徒活動中,不妨嘗試一下“以新帶老”。
首先,這是礦井機械化發(fā)展的要求。如今,煤礦井下裝備都已實現(xiàn)了機械化,有的甚至實現(xiàn)了智能化、信息化。這個時候,年輕職工就能發(fā)揮“擁有知識”的優(yōu)越性,憑借接受新鮮事物快、記憶力強的優(yōu)勢,很快就能學會這些先進設備的操作方法,并讓其發(fā)揮威力。而在這方面,老職工明顯處于“先天不足”的劣勢。
其次,這是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F(xiàn)在,煤礦企業(y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都運用了信息化技術。將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化技術將會應用到井下的各個崗位。因此,職工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而這也正是年輕職工的強項。
再次,很多單位現(xiàn)在都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宣傳安全知識。而一些老職工對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操作卻不熟悉,即使訓練,也很難練成像年輕人一樣運指如飛,操作起來出神入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師帶徒活動中,如果嘗試一下“以新帶老”,職工的安全素質就能得到整體提升。因為,如果一些新的安全理念不能被老職工所理解和接受,整體的工作進度就會受到影響。而這時,如果新職工站出來幫老職工一把,就能讓雙方共同成長、共同提高,使安全教育事半功倍。(馬 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