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一股追尋紅色足跡的熱潮在玉溪煤礦悄然興起,又深深浸潤到每一位參與者的心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參觀學習,而是一場自發(fā)自主、用腳步丈量信仰、以行動印證忠誠的深刻實踐。
我的紅色旅程我作主
活動伊始,礦黨委巧妙設計了規(guī)則,由黨支部和團支部聯(lián)合動員,22名參與者對應22處紅色地標,目的地需不重樣,行程自行安排。倡議一出,應者云集?!拔胰ネ吒G頭,那里是早期革命火種萌發(fā)的地方。”“陵川第一次黨代會會址,算我一個。“我去紅旗渠,感受一下當代愚公的精神?!薄芸欤咂降耐吒G頭、中共陵川的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水北紀念館、河南林州的紅旗渠、山西黎城的黃崖洞兵工廠舊址、晉城山耳洞“紅色三杰”紀念館等22個閃耀著紅色光輝的名字,被一一認領。
沒有硬性指派,只有主動請纓。沒有統(tǒng)一行程,只有個性化規(guī)劃。這種“我的紅色旅程我做主”的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大家的熱情。活動未啟,學習研究先熱了起來,每個人都在精心規(guī)劃自己的“紅色”之路,深入了解目的地的歷史背景和英雄故事。
22段紅色旅程同步直播
22人分散行動,沒有監(jiān)督,沒有約束,如何確?;顒硬涣饔谛问?、不走馬觀花?一個名為“紅色足跡打卡群”的線上平臺成了他們的“云端課堂”和“精神家園”。
每到一個地方,隊員們都會第一時間發(fā)回照片和視頻?!斑@張照片角度行不行?能不能完整展現(xiàn)紀念館的全貌?”“這個介紹牌的光線有點暗,我重拍一張清晰的給大家看?!薄罢埧?,這就是當年革命先輩們用過的簡陋工具……”群里,討論異常熱烈。大家比的不是風景照的美觀,而是史料記錄的準確性、歷史場景還原的真實性、以及自身感悟的深刻性。一張照片是否合格,往往引發(fā)大家對歷史細節(jié)的深究和對精神內(nèi)涵的探討。
透過方寸屏幕,22段旅程同步直播,22份感動實時共享。這個群,成了跨越地理阻隔的精神紐帶,讓分散的足跡匯聚成集體的強大共鳴。它記錄下的不僅是“我來過”的印記,更是“我懂了”“我思考了”的深度參與。
22次獨特的心靈體驗
30天,22處革命圣地,22次完全個人的、獨特的心靈體驗。
一位走訪了黃崖洞兵工廠舊址的年輕黨員在群中感慨:“站在懸崖峭壁間的軍工遺址,想象著先輩們在如此惡劣條件下堅持生產(chǎn)、支援前線,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艱苦卓絕’,什么叫‘信念的力量’。工作中那點苦累,簡直不值一提?!?/p>
一位參觀了紅旗渠的團支部書記寫道:“看著綿延1500公里的人間天河,我被林縣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豪情震撼了。這不是神話,是黨領導下人民用雙手創(chuàng)造的奇跡。它告訴我,只要認定目標、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p>
在高平瓦窯頭,感受初心的萌動;在長江支隊紀念館,追憶南下干部的奉獻與犧牲;在“紅色三杰”紀念館,緬懷革命先驅的智慧與勇毅……每一處足跡,都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向歷史深處的大門,讓參與者與那段崢嶸歲月進行了一場場無聲卻震撼心靈的對話。對黨的忠貞、信仰的厚度,這些宏大的詞匯,在具體的場景和深切的感悟中,變得無比清晰和具體。
紅色基因在崗位傳承
活動的結束,恰恰是精神踐行的開始。歷時一個月的“紅色足跡”追尋,帶來的不僅是內(nèi)心的感動,更是力量的凝聚和作風的轉變。
井下采煤一線的老師傅們發(fā)現(xiàn),幾個同去的年輕人干活更賣力了,搶著干臟活累活,嘴里常念叨“比比紅旗渠,咱這算啥”。
機關科室的同事們感覺,參與活動的幾位同志服務意識更強了,效率更高了,抱怨少了,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多了。
技術攻關小組里,那種遇到難題就繞道走的現(xiàn)象少了,大家更愿意發(fā)揚“黃崖洞”式的鉆研精神,啃硬骨頭、打持久戰(zhàn)……
“感覺心里更有勁了”“看待工作的角度不一樣了”“更珍惜現(xiàn)在的崗位了”……這些樸實的話語,是參與者們最真實的反饋。紅色基因的傳承,并非遙不可及,它就體現(xiàn)在每日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中,體現(xiàn)在攻克每一個技術難題的執(zhí)著里,體現(xiàn)在為煤礦安全高效發(fā)展貢獻每一分光和熱的行動上。(馬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