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工作面掘進至318.4m處,根據‘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各班組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程措施要求進行小鉆補探……”綜掘一隊會議室里,隊長、技術骨干等6人正圍著4#煤柱運輸順槽巷道布置圖研究著近期工作重點。
自5月4日進入3#煤4#煤柱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以來,這樣熱烈研討的場景在綜掘一隊已是常態(tài),每一次討論都凝聚著團隊對施工難題的思考,也為后續(xù)默契配合、攻克難關奠定了基礎。
提前部署
全面調整工作思路
與以往掘進作業(yè)不同,過空巷對頂板控制、架棚方式及安全管理有著更高的要求。為應對工作面過空作業(yè),綜掘一隊提前準備部署,結合生產科室意見和井下工作面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管理方式和掘進工藝。隊長身先士卒,過空期間每日參加三班班前會,實時跟蹤工作面動態(tài)、部署當班任務、強調井下安全操作要點;副隊以上8名管理人員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tài),隨時掌握工作面推進情況;推行現(xiàn)場交接班制度,確保當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能第一時間在現(xiàn)場解決;緊抓員工激勵機制,就當月“三違”情況和累計進尺進行月度評比,不斷提升員工“追”“趕”“超”意識。
針對4#煤柱運輸順槽178m-185.6m段過空、臥底、12°坡度上山掘進的復雜情況,綜掘一隊迅速組織全員再學規(guī)程、措施,果斷調整支護方式,將以往架設間距為80cm的鋼棚支護,升級為木棚與鋼棚聯(lián)合支護,并在迎頭懸掛1.5m高的金屬網,并始終留0.5m-0.6m煤體,控制大矸碎煤滾落,進一步強化支護穩(wěn)定性。同時,根據工作面坡度和底板變化情況,不斷調整迎山角度。
全力以赴
巧思良策提升效率
由于支護方式的改變,支護所需的鋼梁、鋼腿需在聯(lián)絡巷裝至材料車,由小絞車運至工作面附近,再通過人力搬運的方式將重達約200斤的鋼梁和150斤的鋼腿搬至指定位置。與此同時,受工作面條件限制,綜掘機無法進入迎頭收煤,只能依靠人工用鐵鍬將煤一鍬一鍬鏟至綜掘機鏟板部,之后通過皮帶運輸至煤倉,這些都使得工人勞動強度大幅增加?!霸蹅兊墓と瞬慌吕郏洺.敯嗳蝿胀瓿珊?,利用空余時間組織人員為下一班準備工作所需材料,創(chuàng)造有利工作條件?!备嚓牳梢τ媷f起工人來眼神中透露著絕對的肯定。
綜掘一隊不只有敢拼敢干的實干精神,“善巧思出良策”也是它們一張閃亮的名片。工作面推進至201m-216m處時再次見空巷,有了之前過空巷的經驗,隊長曹建剛召集連隊技術骨干就人工收煤耗時耗力的情況展開激烈討論,合力提出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案,在收到生產技術部門的肯定回復后,確定在迎頭支護完好的情況下,取掉兩側超前,由綜掘機推進至工作面迎頭進行收煤,完成收煤作業(yè)后再立即加固支護,這樣大大提升了收煤效率。嘗到“良策”帶來的甜頭后,在工作面推進至253m-280m處遇空巷時,原本需要45個班15天完成的工作,綜掘一隊僅用34個班11天便安全通過。
緊急搶修
高效化解設備故障
6月26日8點班,劉青在操作綜掘機收煤時發(fā)現(xiàn)設備無法正常行走,于是立即匯報跟班隊長,并向礦調度室匯報工作面情況。正在休假的機電副隊長田向前接到通知后,即刻返回崗位,并要求機電維修工馬騰宇立即入井,先對綜掘機操作手柄、履帶、管路等情況進行詳細排查。
找到癥結立即破解,這是綜掘一隊一直以來堅守的工作原則。與隊長曹建剛一同到達現(xiàn)場后,田向前就聞到了一股濃重的油味,通過對行走馬達油管進行檢查,初步確定為油管破裂漏油導致綜掘機無法正常作業(yè)。檢修工用道木將綜掘機后部墊起至40cm后,由于巷道高度限制,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作業(yè),但為了不影響掘進進度,經大家一致商量后決定,由底板向下挖出深40cm的地坑確保操作空間。底板下不僅有積水和淤煤,還有大量的油污,面對這樣的作業(yè)條件,田向前沒有絲毫猶豫,立馬鉆入坑中,在僅有的操作空間簡單鋪墊了幾塊木板便投入檢修,確定行走馬達油管連接處斷裂后緊急對配件進行了更換。三個半小時的等待,隨著綜掘機發(fā)出“嗡嗡嗡……”的行進聲,田向前滿身油污的站在警戒線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露出了淡定的笑容。
掘進工作仍在井下的幽暗巷道中持續(xù)推進,下一處空巷的位置早已標注在圖紙上,這是煤礦井下作業(yè)的常態(tài),也是綜掘一隊職工們早已習慣的“挑戰(zhàn)信號”。從方案制定到現(xiàn)場執(zhí)行,從難題攻克到經驗積累,他們始終堅守安全敬畏生命,將每一次難題都轉化為團隊協(xié)作的試金石。如今,面對下一段掘進路程,綜掘一隊全員已做好萬全準備,帶著過往的經驗與默契,隨時迎接新的挑戰(zhàn),在保障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穩(wěn)步推進每一米掘進進尺,用實干詮釋煤礦人的熱血擔當。(劉 莎 曹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