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榮
在日常工作中,邀功和攬過是兩個層面的事。有功可邀,邀功之人自信、一得意、榮耀,能跟功沾邊的人或即將沾邊的人紛紛跟進;而攬過,卻是人人避之,唯恐沾身。即使有過,也是幾番推諉,幾番理論,幾番辯解,想盡理由和辦法求脫身,求責輕。因此,邀功常在,攬過無幾。
筆者以為,要正確對待功過是非,作為管理人員,日常工作更需要“少邀功,多攬過”。
任何人干工作,都想出成績出效率,成績出了,業(yè)績有了,能夠讓自己辛苦的工作得到認可,得到回報,有利于培養(yǎng)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各個層面的管理人員,有利于更好的進行管理工作。但現(xiàn)實工作中,不乏有這樣的人,他們用障眼法謀取功名,獲得實惠。虛功請賞,夸大其詞,沽名釣譽等行為紛紛跟上,這樣,“有功”之人越來越多,不足,過錯一葉障目。若這種現(xiàn)象任意推廣,則對我們各項工作埋下不務實之禍根,總有一天會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絆腳石。因此在功過是非面前,作為普通員工,要積極面對;管理層面,要正確對待,在日常工作中,少邀點功,多攬點過。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培養(yǎng)謙虛謹慎的工作習慣,能從“功”的背后,看到自身不足,利于取長補短,更進一步。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培養(yǎng)一顆冷靜平常之心,不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看清正反兩面事情,冷靜妥善地處理一切事務。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一個時時沒有任何借口,總是積極從自身找缺陷,找不足,找差距之人,是一個有強烈責任感和責任心的人,一個具有責任心的人,也是實實在在干工作之人,出成效之人。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培養(yǎng)日常謹小慎微的工作習慣。培養(yǎng)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不論他人非的悟境和禪功,在工作求快求好的基礎上,更在求精求細上做文章。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責、權、利分清,在安全生產(chǎn)日益緊張的今天,工作必須講究知責、履責、盡責、問責。必須劃清界限,分清責任,不能不出事都好說,出了事一窩推。
少邀功,多攬過,利于培養(yǎng)企業(yè)風清氣正的良好風尚,利于企業(yè)安全長效發(fā)展。作者單位:煤化工公司